临床故事 | 田军航教授:临床试验的“真善美”
- 分类:新闻中心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5-03-11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在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治疗与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该领域的专家,田军航教授在代谢类疾病药物临床研究方面有着丰富经验。近日,临床研究促进公益基金有幸对田教授专访。他对临床试验的“真善美”原则有着自己理解,并认为国家应从顶层设计出发,完善医疗制度。
临床故事 | 田军航教授:临床试验的“真善美”
【概要描述】在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治疗与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该领域的专家,田军航教授在代谢类疾病药物临床研究方面有着丰富经验。近日,临床研究促进公益基金有幸对田教授专访。他对临床试验的“真善美”原则有着自己理解,并认为国家应从顶层设计出发,完善医疗制度。
- 分类:新闻中心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5-03-11
- 访问量:0
编者按:
在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治疗与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该领域的专家,田军航教授在代谢类疾病药物临床研究方面有着丰富经验。近日,临床研究促进公益基金有幸对田教授专访。他对临床试验的“真善美”原则有着自己理解,并认为国家应从顶层设计出发,完善医疗制度。
撰文|毛冬蕾
洛阳代谢类疾病现状与挑战
田军航教授首先介绍了洛阳代谢类疾病的现状。作为中国整体发展的中等水平代表,洛阳当前在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方面,主要以糖尿病和肥胖为主。这是一种慢性流行病,且呈现出不断发展趋势。
田军航教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历任河南省内分泌学会委员、河南省高血压病研究会内分泌学组常委、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内分泌学会委员、洛阳市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洛阳市医疗技术与医疗事故鉴定组成员。
糖尿病的发病率持续处于高峰,而肥胖是其重要的前提条件。近年来,成年人肥胖的发病率高达30%~50%,肥胖现已被视为一种疾病,它诱发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甚至还会影响生育能力,导致卵巢早衰、性欲减退、月经异常、精子质量下降等障碍,甚至肥胖患者找对象也困难,这成为了一种心理和社会负担。
肥胖问题不仅是个体面临的挑战,也是社会和国家面临的难题。目前,治疗肥胖的有效方法尚有限,且相应的药物还未被纳入医保范围。这使得肥胖患者的家庭对此深感忧虑,这也是一个令社会头痛的问题。
医疗与社会共同努力
田军航教授认为,要阻止肥胖的发生,从而预防糖尿病,这是最重要的手段。仅从医疗层面来讲是不够的,而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医疗、教育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改善环境因素或延缓这些慢性流行病的发展。除了药物和医疗干预外,社会层面的干预相对较少。田教授认为,教育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和不良习惯很重要,若仅依赖药物干预,而忽视心理疏导和生活方式调整,往往是徒劳的。
谈及降糖减重药物,过去十多年里,二甲双胍被视为“神药”。它具有轻度改善食欲和减肥的作用。此外,二甲双胍还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多囊卵巢综合症症状。全球各大指南均将二甲双胍作为一线用药。
然而,二甲双胍并未被证实能明确预防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考虑到当前生物医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进步,胰岛素已从人胰岛素发展到胰岛素类似物。这些技术还包括GLP-1、GIP、GCG等抗脂代谢药物的生物合成,包括胰岛素在内的GLP-1单受体、双受体等药物已被大量合成。
自胰岛素降糖技术问世以来,其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糖,这是所有胰岛素品种均难以避免的问题。若能研发出一种既能降血糖又不产生抵抗的技术,将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小分子肽类等新兴技术,如GIP,正受到广泛关注。
这类技术已明确具有改善糖脂代谢和减肥作用。它们能在高血糖时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而在血糖正常或偏低时,则不参与胰岛素释放,同时能改善其他代谢异常,如作用于胃肠道,增加饱腹感,促进脂代谢,降低食欲,从而起到减肥作用。这种作用机制在不影响血糖浓度的状态下,对正常人同样有效。司美格鲁肽作为这类技术的代表药物,尽管价格不菲,但仍供不应求。
在降糖药物中,田教授特别提到了DPP-4靶点,最早由默沙东研发的西格列汀属于此类药物。DPP-4抑制剂通过改善人体天然的GLP-1浓度来调节胰岛素分泌。人体天然的GLP-1浓度很低,且半衰期极短,不超过10分钟。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分解GLP-1的酶,使体内天然产生的GLP-1作用时间更长。这些药物在血糖高时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在血糖低时则减少胰岛素分泌,或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使血糖保持平稳状态。
国内以盛世泰科的森格列汀为代表的新一代DPP-4抑制剂,通过改良默沙东的西格列汀,并开展了严谨、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目前已获批上市。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全国多中心参与单位之一,也参加了该药物的III期临床试验。
田教授评价说,森格列汀的降糖作用比较平稳和温和,属于中性降糖药,最大的特点是不会引起低血糖,特别适合老年高龄人群及已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使用。
在临床试验过程中,研究者们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了良好的友谊,为他们提供了各种便利。试验结束后,有受试者向CRC赠送鲜花和锦旗,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在临床试验中,CRC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与病患及其家属建立了紧密联系,像朋友一样相处,深受他们的感谢。
临床试验的“真善美”
田教授认为,临床试验不仅为受试者提供了医疗上的诸多便利,确保了他们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始终将GCP的要求,即受试者的权益,放在首位。
他进一步阐述了临床试验中“真善美”的原则。真,即临床试验的真实性。研究者要确保所有数据的真实性和质量,严格按照入排标准和GCP要求执行,从受试者的入组到试验结束,所有数据均可溯源。该院已多次接受国家局的核查,所有核查数据均真实可靠,保证了试验的真实性。
善,即善待受试者。他们始终将保护受试者原则放在首位,严格遵照GCP要求,与患者和受试者交朋友,这对于提高受试者的依从性和预防脱落至关重要。
美,即医生的心灵美。研究者承“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理念,将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以美国医生特鲁多的这句名言为指引,研究者致力于完美执行临床试验,为受试者提供最好的关怀和服务。
药物开发的建议与展望
最后,田教授就如何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甚至消除一些并发症,从药物开发的角度给出了几点建议给药厂。
首先,在药物开发初期,应深入研究和选择具有潜力的靶点,这是提高药物疗效的关键。同时,试验终点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应确保能准确反映药物的治疗效果。
其次,他们期待未来在新药研发的靶点选择、药物发现等方面,AI能够发挥更大作用。通过AI技术的辅助,可以更高效地筛选和发现潜在药物,加速新药研发进程。
再次,精准医疗是实现高度个体化治疗的重要途径。例如,智能胰岛素胶囊的设想,通过植入芯片来精确控制胰岛素的释放,有望解决1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难题。此外,精准医疗还涉及基因的精准诊断,未来可能通过基因治疗方法来改善基因的表达,从而治疗由基因异常表达引起的疾病。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应关注药物的双向调节作用,以避免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低血糖等。通过精准调控药物的作用机制,可以实现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效果。
田教授表示,药物开发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靶点选择、试验的临床终点、智能化技术、精准医疗等方面。他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创新、安全、有效的药物问世。
寄语年轻医生与改善医疗环境
作为临床大夫多年,田教授对于年轻医生如何在这个行业里不断晋升发展,有着深刻的体会。他认为,年轻人学习现代医疗理念、知识和技术时,应通过临床实践不断积累经验。要把患者当亲人,绝不能把看病当作谋取私利的手段。若把金钱放在首位,忽视了患者的利益,那名声受损,最终将得不偿失,医术也难以精进。
作为退休返聘的临床医生,田教授深感快乐,但同时认为,医疗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都需要更好的大环境和国家政策的支持。
现在,医生面临各种指标的压力,为了完成这些指标,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他希望国家能从宏观层面改善医疗环境,让医生能专心治病救人,不必为其他琐事分心。同时,他认为医生的收入应该与工作量脱钩,避免过度治疗,节省医保资金。可以给医生发放合理的补贴,但不应让收入与手术数量或门诊量直接挂钩。
作为老医生,田教授衷心希望国家能改善医疗环境和制度,为医务人员提供科研基金和应有补贴,减轻他们的负担。“需要国家从顶层设计出发,制定完善的制度,为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他最后说。(文章来源于:临床研究促进公益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