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媒体关注 | 王彤博士:从片段分子库出发 追梦药物研发的“星辰大海”

  • 分类:媒体报道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9-23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近期明新Talk访谈,邀请了盛世泰科首席科学官王彤博士分享精准化抗癌小分子药物的研发策略及趋势。

媒体关注 | 王彤博士:从片段分子库出发 追梦药物研发的“星辰大海”

【概要描述】近期明新Talk访谈,邀请了盛世泰科首席科学官王彤博士分享精准化抗癌小分子药物的研发策略及趋势。

  • 分类:媒体报道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9-23
  • 访问量:0

近年来,尽管新分子类型药物不断涌现,但在医药研发领域,小分子药物是绕不开的话题,其依然是新药研发的主战场。作为一家致力于突破性疗法的小分子创新药研发与产业化的公司,盛世泰科近期可谓是捷报频传。在完成首个中美双报新药项目(CXCR4拮抗剂CGT-1881),开启海外征程不久,其新一代ALK抑制剂也在美获批临床。

 

那么,药物获批临床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如何在抗癌小分子领域脱颖而出,取得一席之地的制胜法宝又有哪些?近期明新Talk访谈,邀请了盛世泰科首席科学官王彤博士分享精准化抗癌小分子药物的研发策略及趋势。

明新汇:祝贺盛世泰科CXCR4拮抗剂产品CGT-1881完成首个中美双报新药项目,并开启海外征程!请问该药获批临床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王彤博士CGT-1881项目成功获批临床的主要关键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在早期研发阶段就筛选出合适的小分子化合物,它具有良好的活性、药代动力学属性和安全性。该产品是当前全球第一款获批临床的口服CXCR4拮抗剂,相比于已上市的注射药品有更好的用药便利性和可及性。同时,这款产品在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穿越血脑屏障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第二,我们临床前的研发工作十分扎实,出色的完成了CMC、药理药效以及安全性实验等,这其中一部分工作是在我们的合作伙伴药明康德的协助下来完成的,十分感谢药明康德在该药物研发中给予的帮助。

 

最后,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也十分重要,非常感谢我们的申报和临床团队,他们在撰写一期临床申请,以及在申报的过程中和CDE以及FDA的老师不断进行沟通和协调,克服各种问题,不断进行修改和调整,可以说在第一个中美双报项目中,申报和临床团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榜样,积累了经验,我们有信心在以后的新药申报当中做的更好。

 

明新汇:盛世泰科拥有国内领先的集成化药物研发技术平台,可否分享小分子药物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盛世泰科有哪些技术手段和策略优势?

 

王彤博士:盛世泰科最大的优势是拥有一个独有的片段分子库。这是我们的CEO余强博士在20多年前就开始着手创建,经过众多研发人员包括我们的核心团队将近20年的努力打造而成。我们的片段分子库不是一个商业库,也不是一个虚拟库,该库具有实实在在的化合物结构,是从文献中发掘、筛选、鉴定出来,并通过多方面合成工作的优化,使它具有优异的延伸性

 

除此以外,我们对这些结构的生物物理属性也下了很大的功夫。我们希望小分子片段能有优异的成药性及生物物理属性。小分子新药研发,除了结构结合得到很好的活性以外,它的生物物理属性,对药代动力学属性及安全性的影响非常大。很多新药研发项目,可能会因后期生物物理属性不佳而被迫止步,我们的小分子片段库在早期就着手解决这个问题,把药代动力学属性及安全性的优化前置,尽量避免出现前期活性显著,而后期由于生物物理属性造成的诸如药代动力学属性和安全性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在早期就严格保证这些小分子的苗头或先导化合物各方面属性优异,从而能够很快进入PCC阶段,这是我们一个最大的特点。

 

当前我们也在尝试将AI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进行小分子药物的进一步筛选,这个工作刚刚起步,希望在未来能够见证这项技术发挥真正的潜能。

 

明新汇:精准化抗癌药物开发,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彤博士:精准化药物开发是我们创新研发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基于的一个重要的医学或者生物医学研究机理,就是所有的肿瘤是由某个或某些基因变异引起的细胞生长异常和失控而驱动发生的,并非简单一个酶靶点或者细胞活性异常导致,所以说基因变异其实是肿瘤的幕后黑手。我们最终要抓到这个幕后黑手,才有可能成功推动一款抗癌药进入临床或市场化。精准化药物研发其实就是以基因变异为导向,我们所有的工作,从研发,到后期活性,以及临床试验都是以这个为中心。

 

首先,在研发阶段早期靶点选择和立项的时候,我们就以精准化为目标,通过对基因变异的调研筛选来确定靶点和研发方向。这点非常重要,因为众多癌症是由基因变异驱动发生的,比如已知突变的KRAS可促进95%的胰腺癌患者的肿瘤生长,此外KRAS基因突变在皮肤癌、肺癌等多个癌种中都有患者携带,而MYC驱动突变和CCND3驱动突变也在Burkitt淋巴瘤等肿瘤中发生,所以先明确基因变异的特点以及方向来确定研发立项非常重要

 

第二,在新药优化过程中,当我们找到一个先导化合物以后,我们会进行多方位的精准化的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活性测试,找到其最有效、最敏感的变异;另一方面在研发中进行多种机制化合物筛选,通过对变异基因的筛选,确定这个化合物的研发方向

 

第三,在临床阶段精准化能帮助我们确定生物标志物(biomarker),特异的biomarker在临床上非常重要,是评估临床实验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般有了精准化的靶向基因,从变异的基因入手能使我们在临床阶段很快找到可以用来评估化合物是否起效的biomarker。我们在早期就已经确定了方向,避免在临床的突发状况,同时使我们临床的成功率也有较大的提高。

 

明新汇:盛世泰科搭建了丰富的创新药管线,覆盖降糖、抗癌与罕见病等多个疾病领域。为何这样布局,主要考量点有哪些?未来还有怎样的规划?

 

王彤博士:盛世泰科以片段分子库起家,擅长合成和药物化学领域,属于chemistry-driven,即化学推动的新药研发公司。我们在做各方面新药研究立项的时候都希望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所长。

 

盛世泰科起初着眼于糖尿病代谢领域,考量之一是因为它的市场比较大;另外一个考量是当时我们在研发盛格列汀的时候,正好有一个片段小分子库,对苗头化合物或者说对照化合物有很好的替代作用,并产生了自己的专利空间,其活性及药代动力学属性都有所提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充分运用我们的片段分子库以及我们在药物和合成化学方面的优势。

 

我们在糖代谢领域进行了进一步的深耕和布局,但是该领域的靶点相对有限,我们布局了SGLT2,GLP-1等靶点,虽然糖尿病市场巨大,现在也变得渐渐拥挤起来,这时就必须要考虑拓展我们的临床和适应症方向。肿瘤领域涵盖范围广,而且现在由于精准化药物治疗的出现,市场进一步细分,从这一角度讲,能体现我们片段分子库和药物化学及合成化学的优势;另一方面,我在美国从事多年抗癌药研究,能更好的利用之前的经验,来推动盛世泰科的肿瘤领域新药的发展,所以这两点的考量使我们突破了单一在糖代谢疾病领域的研发,拓展到肿瘤领域来。

 

罕见病领域的研发我们算是一个机会主义者,当我们看到现有的或比较了解的领域,正好对某一个罕见病有作用,我们会把握住时机进行药效药理方面的实验。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罕见病故事,我们的CGT-1881项目靶点是趋化因子受体4抑制剂,而有个罕见病,恰恰就是趋化因子CXCR4变异,在婴儿当中导致了免疫系统缺陷;这是一个非常特征性的CXCR4变异的缺陷,而我们正好有一个CXCR4抑制剂。可以说是非常巧合,我们自然是不放过这样的机会。

 

此外,公司也不断的根据生物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发展更新发展方向。在小分子领域的拓展,如PROTAC(蛋白水解靶向嵌合分子)或molecular glue(分子胶)等最新的发展方向,我们也是积极参与其中。除此以外,我们也积极的想用人工智能来推动我们的研发,比如运用AI在数据方面的强大功能,帮我们分析临床数据,找到更好的适应症方向,甚至寻找更好的解读和评价药物的方法。公司的新药研发是要借鉴最新的生物医学研究成果,使我们的小分子新药研发插上翅膀,飞的更快更高。

 

 
嘉宾介绍
 
王彤博士是盛世泰科生物医药技术(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盛世泰科”)首席科学官。王彤博士具有二十余年美国顶级药企和研究院的全链条药物研发与管理经验。先后在美国AMRI公司、先灵葆雅、美国转化基因组学研究院/转化药物开发公司等药企参与和主持过近十个全球首创小分子新药的研发项目,涵盖癌症、免疫、眼科和代谢等疾病领域,其中4个项目进入临床阶段,期间共发表了11篇论文和4项会议报告,并获批近20项专利。王彤博士是一位能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和推动新药产业的战略科学家。加入盛世泰科后,获得了地方各级科技领军人才称号,同时给盛世泰科带来了创新性的思维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整合并形成完备的新药开发与产业化平台,带领盛世泰科研发团队加快推进新药产品管线的开发,主导的产品管线中已有多项新药进入临床及临床后期阶段。
盛世泰科:用“一诺千金”换“梦想成真”

盛世泰科:用“一诺千金”换“梦想成真”

导言:坚守初心、砥砺前行,梦想照进现实。苏州工业园区的迅猛发展,是一代代园区人接续奋斗的结果,也凝聚着一家家企业扎根成长的力量。企业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在园区,一批又一批企业凭借自身“硬本领”跑出“上扬线”,以充沛活力为墨,以强大韧劲为笔,书写了“奋进三十载、筑梦向未来”的精彩篇章。 在扎根苏州工业园区15年之际,盛世泰科生物医药技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迎来重大发展里程碑——公司自主研发的首款1类创新药磷酸森格列汀片在中国获批上市。盛世泰科创始人兼CEO余强深情赋诗:“森木各天籁,列彩登殿堂。晨曦照云汀,盛世迎朝阳。” 创业的初心、创新的豪情,在此刻交织成园区与人才“双向奔赴”的佳话。“森格列汀顺利获批上市得益于苏州及园区这块创业沃土以及许多部门的大力支持,也是用我们创新药物的‘一诺千金’回馈园区亲商服务的‘一诺千金’。”余强说。 自2010年落户园区开始,盛世泰科就立足苏州、放眼全球,专注于小分子创新药的研发生产,凭借集成化药物研发技术平台和多元化的商业视野,搭建起了覆盖降糖、抗癌和自身免疫等丰富的创新药管线。 资金—— 撬动创新杠杆的“第一桶金” 2010年,带着在医药研发领域丰富的科研和实战经验,余强与合伙人丁炬平在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成立了盛世泰科,致力于突破性疗法的小分子创新药研发与产业化。 “中国是世界糖尿病大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全球第一。2008年,我听到了国内开始重视生物医药产业的消息,2010年前后便决心带着自己初期的研发成果,自筹资金、组建团队,回国做一款一类降糖新药。”回忆起十几年前,余强仍然历历在目。“决定回国并选择在园区创业,是被一封封往来的邮件所折服。当时我还在美国,自己通过邮件向园区政府咨询创业问题,收到的回复不仅英语很流畅,专业水平也很高。事实已经证明,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万事开头难,即便回国创业的条件较为成熟,但对于一个处于初创期的新药研发公司来说,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资金短缺便是第一个问题。“幸运的是,园区给予领军人才非常大力度的资金支持。”余强说,2010年落户时,园区给生物医药领域领军人才可以提供金额高达1000万元的“大礼包”,其中包括购房补贴、房租减免、贴息贷款、启动资金等,更重要的是元禾控股前身中新创投给了我们650万的天使投资,对于创业公司来讲可谓“雪中送炭”。 后来,公司新药相继入围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被纳入国家重点支持轨道,进一步获得资金支持。而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的引导基金和领军创投均在盛世泰科发展的不同阶段给予融资支持,在政府产业基金的引导下,也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本跟投,共同支持企业创新。“我一直认为,是园区给了‘1’,才有后面社会资本增加的‘0’。”余强笑着说。 资金支持了企业成长,企业带动了产业发展。目前,盛世泰科构建了丰富的药物管线,从临床前到商业化阶段的产品分布,形成持续发展的梯次阵形。其中多个研发项目获得美国临床许可,迈出创新药出海的坚实一步。 人才—— 加速创新供给的“强劲引擎” 人才是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依托,深耕十余载,盛世泰科不仅获得了从国家到地方的“科技项目大满贯”,还实现了从国家到地方的“人才大满贯”,形成了人才与科技项目“并驾齐驱”的协同发展。 2021年底,园区在国内率先启动生物医药工程职称评审试点,生物医药工程首次在国内专业职称序列中有了一席之地。在首批评审通过的名单中,盛世泰科共有16人上榜,其中12位获评生物医药工程高级职称。余强作为苏州市生物医药工程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之一,也亲历了评审过程。在他看来,如果企业能从实用角度选评出一批高级职称的人才,通过他们跟高校或院所建立联系,有了人才“桥梁”,校企未来可以联合开发适合产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共同营造引才、聚才的“最强磁场”。 园区充分考虑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除了创造优越的产业环境外,还不断提升宜居的生活环境。发展至今,盛世泰科已逐步完善了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产业链人才队伍建设,并且保持了人才队伍的相对稳定。“盛德、创新、唯实、泽世”是盛世泰科的“八字箴言”——只有保持良好的品质、持续的创新、求真的态度、济世的初心,才能迎击风浪、实现目标。 创新是盛世泰科发展一直奉行的主线,余强认为,初创公司想要得到持久向上的发展,其灵魂是人才,源泉则是创新。因此盛世泰科追求让在研产品相较于现有临床治疗具备一定优势,如果是同靶点产品则同时做到优质和差异化。“2012年,我们团队就研发出了森格列汀的前身,但其技术指标仅跟市场同类进口产品持平。我们是冲着创新而来,没有超越市场的研发成果就不算突破,更对不起各级政府对公司的帮扶。 于是,我们毅然把原先的研发计划推倒重来,直到2016年底,功夫不负有心人,性能更优的森格列汀终于问世,向国家药监局递交临床申请。”森格列汀不仅改善高血糖,且不易诱发低血糖和增加体重,具有口服吸收迅速、半衰期长、作用持久等特点,“量”半功倍,被称为“聪明的”降糖药。 产业—— 打通创新生态的“最后一公里” 坚守创新路,十年磨一剑。 2022年8月,盛世泰科研制的首款国产特立氟胺片上市销售,为国内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用药带来新选择和供药保障,这也意味着公司正式迈入商业化发展阶段。 时间来到2024年底,森格列汀历经近八年“长跑”获批上市。作为盛世泰科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选择性DPP-4抑制剂,森格列汀不仅曾连续入围国家“十二五”及“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也因与市场最佳产品的头对头1期临床试验中所展示的优异数据,被豁免2期临床直接进入3期临床试验,开创了该药物领域临床试验“免二进三”的先河。 医药开发,特别是创新药的研发,是一个周期长、投入大的过程。从实验室到市场化,特立氟胺、森格列汀已然走完了“最后一公里”,它们的问世打通了盛世泰科的“创新链条”和“创新路径”,验证了公司精心搭建的创新平台的有效性,意味着其未来可持续研发新药。 目前,公司正积极准备森格列汀的商业化,通过不断开拓市场,将优质产品带给更广泛的患者群体。同时,盛世泰科也在糖尿病和肿瘤领域布局多个项目,致力于提供更多优质治疗方案,以满足患者需求,成为行业的新标杆。 “在园区创业的这十几年来,我感受到园区产业发展最大的变化是生物医药产业从无到有再到如今成为国内创新的第一方阵,不仅规模上从当时的百余家到如今的上千家,而且打造了涵盖创业家、高端人才、科研院所和风投机构的完整生态圈,形成了上下游集聚、联合创新的产业集群优势。”回望过去那段岁月,余强称“情怀是一种力量”,驱动自己走上这条创业路的初心,就是希望国内患者能用上高品质的国产好药、新药。 园区30年再出发,盛世泰科的创新创业之路也将步入新的台阶。未来,公司将坚持从源头创新满足临床需求,为全球患者造福,助力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做强做大。
2025-01-07
里程碑

里程碑 | 盛世泰科新一代DPP-4抑制剂获批上市

今天,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官网公示,盛世泰科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磷酸森格列汀片(曾用名:磷酸盛格列汀片)已在中国获批上市。这是一款新一代高选择性DPP-4抑制剂,适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升至11.2%,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为了满足巨大的临床需求,近年涌现出一些与传统口服降糖药物作用机制迥异的新药,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便是其中之一,它不仅改善高血糖,且不易诱发低血糖和增加体重,具有口服吸收迅速、半衰期长、作用持久等特点,被称为“聪明的”降糖药,目前已获得众多国内外指南的推荐。 森格列汀作为盛世泰科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选择性DPP-4抑制剂,曾连续入围国家十二五及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因与市场最佳产品的头对头1期临床试验中所展示的优异数据,被豁免2期临床直接进入3期临床试验,开创了该药物领域临床试验“免二进三”的先河。 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主任纪立农教授领衔的森格列汀3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森格列汀单药治疗试验中,50mg与100mg剂量组在第24周末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低值分别为1.08%与1.07%;森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试验中,50mg与100mg剂量组在第24周末糖化血红蛋白降低值分别为1.23%与1.17%。同时,两组试验数据中均展现出,针对更高血糖水平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下降的幅度更高。 除了优异的降糖效果之外,更难能可贵的是,森格列汀在后28周100mg剂量组(高剂量组)与安慰剂组的对比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似,其安全性进一步解决了已上市产品中常见的不良反应。 目前,二甲双胍联合列汀类药物已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应用中的主要治疗方案,根据沙利文行研报告显示:到2030年,列汀类药物在中国将突破300亿的市场规模,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 盛世泰科联合创始人兼总裁丁炬平表示:"非常高兴看到公司‘十年磨一剑’的自主研发产品磷酸森格列汀片获批上市,这款药物‘量’半功倍的治疗效果,将使其成为同类最佳的降糖新药。希望它获批上市后,尽快惠及国内广大糖尿病患者。" 盛世泰科创始人兼CEO余强博士表示:"森格列汀顺利获批上市得益于苏州及园区这块创业沃土以及许多部门的大力支持,也是用我们创新药物的“一诺千金”回馈苏州园区亲商服务的“一诺千金”。此时此刻,谨用一首原创的诗歌来祝福这款顺利上市的新药。” 森木各天籁, 列彩登殿堂。 晨曦照云汀, 盛世迎朝阳。
2024-12-05

联系方式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星湖街218号生物医药产业园C11幢1楼

电话: +86-512-62956960(人力资源)

              +86-512-62956961(市场营销)

Copyright © 2022  盛世泰科生物医药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2006552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苏州  SEO导航